第七折 率土之滨 段四九 道法(1 / 2)

乌纱 西风紧 4901 字 2018-04-13 加入书签

一行人走进织造坊时,带路的沈青松向一个小厮吩咐道:去请宋先生过来。

汽机就是宋应星设计出来的,今天他正好在咱们这里调试新汽机,让他为大人解说最是恰当。

张问听罢立刻来了兴致:宋应星设计的汽机?那这个人定然很有才华。

沈青松道:东家说的是,听说他在写一本名为《天工开物》的书呢,能著书立说的人,自然和开宗立派的人一样能耐。

张问等人走到院子里的一个敞厅内坐下喝茶,没过一会,就见一个四十余岁的人走了过来,他中等身材,浓眉大眼大眼、相貌方正,竟一脸的官相,他应该就是宋应星。

这位便是张大人。沈青松说道。

宋应星看向张问,立刻躬身揖道:学生江西奉新举人宋应星,拜见张阁老。

本来张问还怕有才能的人清高孤傲,却听宋应星见面就自称学生,当下就对他的态度十分满意张问是进士,他是举人,自称学生并无不妥。

可见宋应星是有进取之心的,如果他真的心如止水,何苦去考功名,还中了举人?如今他能有机会和朝廷一权臣相交,正是上进的绝好机会啊。

张问满意地回礼道:听说以汽御动机是宋先生设计的,让我好生佩服,宋先生不必多礼,请坐下说话。

宋应星抱拳道:张阁老日理万机,却未看轻这等雕虫小技,学生荣幸之至。

张问想起沈碧瑶说的那个观点,便抛将出来:士大夫不事生产,光谈道德;但如衣食不足,谈何礼仪廉耻?是故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非妄言也。

宋应星听罢眼睛一亮。他发现张问的观念和自己竟有相似之处,顿时一阵惊喜,忙说道:上古之时,百姓以石为刀,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生计何其艰难!后有青铜器,再有铁器,工具的改良始有中国人口兴旺、繁华城乡;工、农、畜等技术的提高,对百姓温饱尤其重要。假如我大明朝还用石头做刀,要修建宫阙城池,需要耗费几多民力?

见张问不住地点头,赞同自己的观点,宋应星十分高兴,汽机带动纺车,节省了人畜之力,依靠机器技术,一个人可以纺出更多的纱、织出更多的布,节省下来的人力又可以从事其他生产,种出更多的粮食物足,则|民不饥不寒。

宋先生格物明理,堪称大才。张问赞了一句,我对汽机很有兴趣,还请宋先生解说其中玄妙。

大人到机房一观便知。

于是一行人站了起来,出了敞厅,跟着宋应星一起去北面的汽机房,那里有个大烟囱,上面冒着黑烟。

宋应星一边走一边说道:汽机本来是煤矿里用来抽水的。煤矿中渗水严重,光靠人力畜力抽水十分困难,有些煤矿里便因地制宜造出了烧水汽机,解决抽水之道几年前我发现沈氏商行有些水力织造坊因为河水断流而停产,便提出用汽机带动纺车,前不久终于实现了这个设想。

张问随口问道:宋先生是有功名的人,何以到沈家商行做事?

宋应星笑道:以前学生的抱负也是考取进士齐家治国,但屡考会试不中,只好在江西做了教谕,心情苦闷。后来偶遇沈家老爷沈云山求道修仙,便与之有过一段交往。沈老爷说世人名为求天道,穷经皓首,实为人道,不过是学点争权夺利的伎俩,争夺有数的财富;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去学如何创造财富?

沈云山是张问的老丈人,他从来就没见过,这时听宋应星说起,便问道:沈老是什么样的人?

宋应星道:沈老鹤发童颜,当真是仙气十足,他不求名,不求利,只求仙道。

张问摇摇头道:却不知世间是否真的有仙道?

哈哈,我等凡夫俗子无法理解,不过沈老关于人道的见解就如醍醐灌顶,让学生翻然醒悟,学生自此一倾苦闷淤积之气,又找到了人生的抱负。于是学生辞去了教谕一职,一面总结各行各业的技术编撰成《天工开物》,一面为沈家商行提高技术,希望他们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争斗。

张问笑道:我还得向宋先生讨要一本《天工开物》。

宋应星道:今天没带,改日学生给大人送到府上。

一行人走到汽机房外面,意大利传教士马丁也在那里等候,宋应星和马丁是熟人,相互见了礼。这时宋应星说道:能够设计出汽机,其实也有东江先生的功劳。

加入书签